在“2012企业家论坛年会”上,谈到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我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仍然是喜忧并存。从喜的方面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确实很大,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可以在大国经济体中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空间潜力;从忧的方面讲,由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各种矛盾交织,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以及这些问题所反映的中国系统性风险问题都不能轻视。此外,加之出口压力仍大、原有投资模式不可持续、收入分配的改革效果不明等因素,起码在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困难仍然存在。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夏斌就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先讲两个基本判断
第一,从短期看,按照目前的改革力度和调控方向,今年经济遇到的问题恐怕明年同样存在,而且风险更大,日子更难过。
可以说现在经济与社会中积累了大量的矛盾,是危机和转型在赛跑,给我们留下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应该把问题看得严重一些,有利于主动开展工作。如果短期关都过不去,根本谈不上去解决长期问题。
第二,从长期看,要解决多年积累的大量的经济问题,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已经很难。必须从社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作长期安排。
我个人意见,当前治国主要应抓三件事:第一,严惩党的腐败,让百姓拥护,巩固执政基础;第二,把已做大的GDP蛋糕向穷人倾斜切一块,在稳定民心的同时,提高消费;第三,只争朝夕抓改革,只有真正加快改革,才是解决各种长期问题的唯一出路。
如何思考长期的重大问题
去年12月19日“50人论坛”会议,就“顶层设计”我讲了四条原则、八大问题和三点方法,后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上公开登了。
其中八大问题是:土地、结构、财政、城镇化、资源价、金融、创新及国企改革。现在的问题确实很多,讨论中专家观点肯定仁者见仁,不容易统一,最后怎么归纳?
我想从方法论角度谈一些补充意见,重点讲讲各种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去提炼应纲举目张的更大的问题。
首先,这么多问题从哪切入?总的原则应该是“问题导向”,从问题着手。譬如,如果从扩大内需直接引出长期的重大问题是城镇化,这是对的。
但面对现实经济中这么多复杂的问题,还是不容易厘清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及解决思路。因为城镇化是一个政策调整、执行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不是一个能直接解决的事。
要城镇化,就要让农民工能先住下来,就要讲户籍改革,讲包括上学、看病等安全网建设中的财政投入问题。
其次,要让进城的农民住得舒服,就有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的资金问题。谁投?怎么投?
再次,要让农民能长期住下来,就要有就业机会,就业就要放松管制,允许大量的民间创业投资,这又涉及民营资本怎么进入,服务经济怎么发展,国企怎么退出等问题。所以城镇化不纯是一个让不让农民进城的户籍改革和光靠有限财政资金的问题。
|